查看全文
步,这也正是我们需要保持产品「进化力」的原因之一。
不按套路「出牌」的用户
除了对已有产品优化需求的不断挖掘,一个全新产品的「进化力」可能会更为重要,因为创新往往来自产品经理的创意,创意来自对用户场景的模拟和需求预判,而这种模拟和预判往往是存在很大偏差的:我们永远不知道用户到底会如何使用我们的产品,用户反馈可能言不由衷,用户调研可能存在误差,但用户真实使用产品而产生出来的行为数据,却很大程度真实地反映了市场需求。
你一定听说过大名鼎鼎的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,但你不一定知道最早的Instagram和现在的样子是天壤之别。Instagram创始人凯文·斯特罗姆最初的灵感,来自两个产品的综合,一个是地理位置分享应用Foursquare,另一个是黑手党游戏MafiaWars。他期望用户能通过这款应用来分享自己的行程,可以对地点进行签到,以及分享你计划去什么地方,可以发照片、评论,朋友一起聚会获得积分等等。这个发现给了斯特罗姆很大的启发,当他的团队重构应用的时候,就聚焦在了图片分享上,砍掉了不相关的功能,只保留发表图片、评论和点赞,并把应用名字从Burbn改名为
Instagram,让用户分享图片的操作更简单、分享的图片更美。
2010年9月20日,Instagram正式发布,第一天用户量就达到了25万人;3个月之后,用户量达到100万;一年后,突破1000万;两年后,Facebook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。这款以失败作为原点的产品,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。
大家众所周知,创新的失败率是极高的,只有在创新中保持持续的进化力,在失败中准确挖掘经验教训,不断将产品推向正确的道路,才能不断提升创新的成功概率。
提升产品「进化力」的四大秘方
讲了这么多产品进化的案例,你是不是开始关心,我们有没有什么具体方法,来保持这种「进化力」呢?在这里,我们分享四条秘方给大家:
第一条秘方,引导发声。
产品策划之初,我们需要聆听用户心声;产品上线之后,我们
产品之外,组织用户群进行自由交流。
推荐大家使用1对1、或者3-5人的小群方式与用户交流,人少,沟通可以比较深入,也因为具有一定的私密性,用户会更自然地吐露自己的心声。周边的朋友和同事也可以成为我们产品的首批体验尝新者。在腾讯,即便是部门一把手,也会经常出现在内部产品交流的论坛上,非常细致地去回答同事们提出的各种疑问。
产品之内,设计契合用户场景的发声通路。
在产品中规划用户反馈意见的入口,应该是大家普遍的常识。但常常被忽略的是,在用户受阻场景中设计适合